用户名: 密码:

高层内参LATEST NEWSMore

通知通告NOTICEMore


首页 > 动态 > 新动态 > 详情页面

十大历史文化风貌区:古都南京的闪亮名片

作者:ssle060317  发布日期:2009-06-25  浏览:1874  字体大小:[ ]

 摘者: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更新,是南京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散落南京各城区的历史风貌区,与环状的明城墙风光带,以及民国、明故宫、南唐三条历史轴线一道,绘就了脉络清晰、泱泱大观的南京历史文化地图。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颐和路 梅园新村 复成新村 慧园里 甘熙故居
南京共有10片这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颐和路、梅园新村、复成新村、慧园里、甘熙故居……本世纪以来,南京本着整体保护、修旧如旧、用活用好的思路,对历史街区进行了创造性的保护更新。这使得南京从单个的文保建筑保护,延伸到历史轴线的保护,进而扩展到整个风貌片区、历史街区的保护。风貌浓郁、街坊整饬的历史风貌区,成为文化南京的闪亮名片。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民国公馆区和城南民居,是南京历史风貌区的“双子星座”。在民国建筑风貌区大多整治修复后,南捕厅历史风貌区的整治改造,又拉开了老城南振兴的大幕。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自加压力因地制宜,南京“保好用活”历史风貌区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南京历时近十年的历史风貌区整治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保护与更新样式。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南京朝天宫 总统府风貌区
南京历史风貌区整治从2001年开始。这一年的华商会前,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南京朝天宫修复,除了大面积增加库房和展厅,还扩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冶山园林风光带,恢复了明代建制的泮池广场。2008年,白下区又拆迁了朝西地块,建成广场绿地,使朝天宫完全透出来了。至此,黄墙碧瓦、殿宇重重的朝天宫与背后高楼幢幢的新街口,成为南京的“招牌景观”。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到了2004年前后,南京启动了总统府风貌区整治。玄武区在总统府靠近太平北路一侧的地块拆迁后,只保留了几幢旧的民国建筑,在东南大学帮助设计下,建造了一大批“仿民国建筑”,成功开发了“1912酒吧休闲街区”。如今,该街区已成为南京顶级夜生活的象征,一个让年轻白领无限向往的地方。“无中生有”的1912街区建设,完善了总统府周边环境景观,丰富了南京历史风貌区整治的内涵。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与1912街区大规模拆旧建新不同,南京接下来的梅园新村、雍园、桃园、复成新村整治,除了拆违和立面出新,很少新建建筑,因为这里的民国里弄式建筑大多结构框架完好。尤其是梅园、复成新村整治出新后,街区触目所及是青砖、青瓦、青色围墙、青灰路面,梧桐婆娑,民国风情宛然,成为文物专家和市民都称道的工程。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颐和路12片区改造另辟蹊径。鼓楼区把街区住户腾迁后,拆除了违章建筑,对31栋民国建筑临街进行“原汁原味、修旧如旧”的修缮。保护修缮的同时,鼓楼区还在拆除建筑的废墟上,仿建了9栋民国建筑。专家把这种整治方式叫做“镶牙改造”——在豁掉的牙床上“镶上假牙”,使整个街区风格整齐、统一起来,达到整体的美感。如今,颐和路12街区整治已近尾声,该片区将建成南京一个总部经济聚集地。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南京主城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又承担发展新兴服务业、塑造城市中心的重任,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很大。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历史片区夹杂在新建建筑中。因此,南京比其他城市更珍视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在总体规划修编中划出了鼓楼-清凉山、明故宫、城南三大片区进行保护。虽然历史风貌区并非法定的文保建筑,或者风貌区内文保建筑只是极少部分,但南京自加压力,把风貌区作为整体保护,并出台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条例予以立法保护。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南京对历史街区的保护,秉持“保下来、整出来、用起来”的思路,根据项目的完好情况、街区特点、历史资源,出台保护方案,并尽可能地开发利用,使历史建筑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旅游、文博、休闲、办公等功能。城南的以“甘熙宅第”为核心的南捕厅风貌保护区,就是南京保好用活历史街区的范例之一。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老字号古戏台集聚熙南里,老街区焕发新风采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城南不仅是南京最后待改造的危改区之一,也是南京列入最后整治的历史风貌区。南京市建委顾问总工叶菊华介绍,南京过去的旧城改造,往往推不到三山街以南,因为城南人口密度大、居住条件差,规划有严格的限高。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瞻园 沈万三故居 甘家大院
但居住户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社会各界振兴老城南的呼声,使城南改造提上南京城建议事日程。近两年,城南在拆掉大片棚户区的同时,整治一新的内秦淮河东五华里、瞻园、沈万三故居、甘家大院等景区和历史文化节点,从破落的老城区中率先“亮”出来。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甘家大院是老城南整治最大的亮点。有“九十九间半”之称的甘熙故居,是我国大城市中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清代中期民宅。2001年,南京曾抢救性保护甘熙故居,腾迁住户,开发为南京收藏民俗物品,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俗博物馆。2006年5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重新命名为“甘熙宅第”。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然而甘熙故居的周边环境,与其作为“国宝级”文保单位的地位极不相称。故居周围建筑历经时代变迁,风雨沧桑,年久失修,原来典型的江南风格的街巷和建筑美感已经荡然无存。2003年,南捕厅地块整体保护性改造方案规划启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资深会员、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吴明伟教授担纲设计,并于同年获得“全国人居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环境双金奖。2006年6月,南京城建集团组建全资国有公司,进行以“甘熙宅第”为核心的南捕厅风貌保护与更新,以历史、文化、建筑为传承纽带,探索历史文化保护的新路子。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古建专家叶菊华对熙南里的每一处细节进行把关。她介绍说,二期工程的建筑特色、肌理、高度、尺度传承了甘家大院的徽派风格,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保持原有“多进穿堂式建筑群组合”的风格。院落肌理是南捕厅街区最有特色的地方,主要有向心汇聚、东西向、南北向、混合型四种模式,改造后,各个地块将根据其更新模式、原有街巷特征等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形象。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二期熙南里街区建设中的两个“细节”,体现了建设方对历史文化的珍视。拆迁过程中,建设方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民国建筑——八角楼,虽然不在文物紫线保护范围,还是保留下来,并斥资百万元加固维修。另有一棵文保紫线外的本槐古树,建设方出资15万元,委托白下区绿化所移入甘熙故居后花园,现已是生机盎然。建设方负责人介绍,除了尽量利用旧建筑拆下的构件外,他们还多次去苏州旧木料市场淘选其他合适的旧木料,以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笔者从中山南路高层俯瞰,发现核心的甘熙故居和外围的熙南里已很难辨清,新建建筑几乎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不仅如此,熙南里还通过引入老字号,重现了三山街一带的商业文化。目前,“熙南里”街区已引进了21家特色商户,不仅有宝庆银楼、李顺昌、吴良材等南京传统“老字号”,也有精品苏州刺绣、特色古玩店、文化会馆等文化品牌商家,吸引了众多市民来此消费游玩。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与“甘熙宅第”渊源最深的戏曲,也通过街区改造找到传承发扬的“衣钵”。建设方将大板巷54号古建筑原址、原样、原貌落架重建,辟为“古戏台”,通过多媒体南京版《牡丹亭》的上演,再现当年戏曲文化的精髓。夜晚,省昆剧院演员的婉转唱腔,从层层叠叠的高墙大院传出,票友们不时爆出声声喝彩。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改造后的熙南里,重现了城南熙来攘往的市井之声,延续千年的民风民情也在这里“复兴再生”。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我们要保怎样的老城南?关键是留住老民居的“魂”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从颐和路、梅园新村到甘熙故居,南京历史风貌区保护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整体保护、应保尽保的方针,原样保护、镶牙改造、推倒仿建等保护办法的选择,完全根据风貌区的具体情况而定。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目下,南捕厅改造正推进三期、四期工程,对破败建筑的拆迁改造,引起了部分文化、社会学者的关注。建设方积极善意地回应专家们的疑问。双方的交流和呼应,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高度重视,也让我们从辩论中理性地判断:城市保护与建设这对矛盾如何统一,老城南改造的出路在哪里?以南捕厅四期工程为例,能不能做到不拆迁原样保护,或是只拆除部分建筑,对“古建筑”镶牙保护?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笔者近日沿着鼎新路、大板巷走进南捕厅四期待拆迁的片区看到,窄窄的街巷两侧,多层、平房、厂房夹杂排列,高高低低,破旧不堪。毋需调阅房产资料,从房屋的建筑外观就可判定,绝大多数建筑是解放后搭建或翻建的,墙体多用碎砖砌就。多数居民家中没有厨卫设施。住户孙成国一家三口只住了20平方米,22岁的女儿就在父母床上搭了个上铺。孙成国说,这一带居民家中没有厕所,公厕在100米外,早晨上厕所要排队,夏天洗澡男人就在巷子里冲,像他家,女儿洗澡时他要出门回避。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据统计,南捕厅四期中,老房子比例不超过10%,散落林林总总的建筑中,一鳞半爪、摇摇欲坠。笔者看到几处多进穿堂的老宅,过道全堆满家什、搭做厨房,山墙几乎要倒,薄薄的木墙不过手掌厚,门窗隔扇一拳能打个洞。古建专家说,由于南京天气潮湿,砖木结构的普通民居多已超过70年使用寿命。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规划界人士称,历史街区保护不是保护破败,保护落后,保护建筑垃圾。因而对甘熙故居周围片区来说,原样保护和镶牙保护都是侈谈,颐和路和梅园新村改造模式不适用于老城南。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那么老城南如何保护更新?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城南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这一带街巷空间,建筑肌理,建筑风格,以及那些延用了几百年的老地名。这一带的古河道、古街巷和原住户的生活习俗,是老南京的“魂”。城南改造要留住这些文化元素,能保的一定要保下来,不具保留价值的,新建街区也要在院落格局、建筑尺度、街巷肌理上和原有风格统一起来。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古建专家认为,历史街区原样修复是保护,按照建筑的形制、风格、旧工艺修旧如旧、活力再造也是保护。夫子庙大成殿、李香君故居等,也都是后来翻建的,这并不妨碍人们旅游,以及对历史信息的认知。因此,历史建筑、街区、景点的保护,就是传承历史不断赋予的精神信息,沿袭这种生生不息的“魂”。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熙南里街区遵循了这种保护思路,南捕厅三期、四期仍将延用这一保护思路。据建设方介绍,他们在三期工程拆迁工程发现两栋民国建筑保留较为完好,随即对其进行了围挡保护,后经多方查证其中一栋为民国时期的“美大纸业”总部,为当时城南第一高楼。他们将原汁原味地按照原建筑风貌予以保护性修复出新,并将收集民国时期的家具、古玩等物件,与档案局合作,赋予其鲜为人知的民国时期的档案资料,以恢复、诠释当年升州路民国时期的繁华景象。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设计师www.lachina.org
虽然片区破烂不堪,南捕厅四期工程执行了更为严格的保护利用措施。搬迁时按照“先腾迁,后甄定,再明确措施”的程序,先将居民搬迁出来腾空房屋,再由古建专家逐一对建筑价值甄别、鉴定,对地块中的保留建筑、古井、古树等进行评估和认定。对通过入户调查和现场确认,这一片区共有36处建筑、配件及建筑肌理具有保留价值。这些保留建筑、古井、古树以及拆下来完好的古建构件,将在新建风貌区中保护利用,通过具体物质的外在形态来传承历史记忆。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据了解,南捕厅四期项目将在规划部门的牵头指导下,听取多方专家意见,再进行一轮控制性详规修编,并组织更大范围内的专家对修编规划方案进行论证,征求相关意见,待项目规划方案成熟、完善后再行实施,努力将南捕厅历史文化保护和危旧房改造相结合的民生项目,做成“百姓满意,专家叫好”的样板工程。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来源:南京晨报
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图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