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高层内参LATEST NEWSMore

通知通告NOTICEMore


首页 > 动态 > 新动态 > 详情页面

河南、广西、江西2014-2020新型城镇化规划

作者:hlsyichuan@hotmail.com  发布日期:2014-07-31  浏览:1414  字体大小:[ ]

 

河南出台新型城镇化7年规划 郑州城区人口700万

 

发展蓝图 2020年郑州中心城区人口达700万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为4123万人,比2007年增长22.46%,城镇化率为43.8%。中心城市和县城2007~2013年累计新增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分别为650万人和310万人,分别占全省新增城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的85.4%和93.9%,是我省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与此同时,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全省城区人口规模超过20万人的城市有39个,其中郑州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洛阳市超过200万人。

 

    《规划》提出,我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将实现稳步提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左右,争取新增1100万左右农村转移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有序推动有能力农民工及其家属落户城镇,城中村改造的农业人口同步转户,努力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

 

    现代城镇体系打造方面,以米字形为主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将基本形成,郑州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00万左右,洛阳市达到350万左右,10个地区性中心城市达到100万以上,13个左右城市(县城)达到50万~100万,80个左右城市(县城)达到20万~50万,100个左右中心镇镇区达到3万以上。

 

帮助落户 郑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适当控制

 

    如何帮助农民成为“城里人”?《规划》提出,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将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适当控制郑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的预期和选择。

 

无后顾之忧 5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农民进城后,在农村的家咋办?《规划》表示,将保留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原有集体财产权益不变,积极探索农民相关权益的实现形式,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弥补农民进城个人成本。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力争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将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城镇布局 郑州与新乡、焦作、许昌将建“快速交通网”

 

    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省的城镇布局也日趋清晰。《规划》提出,将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辐射带动功能,打造大郑州都市地区,发挥郑州龙头作用,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毗邻城市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同时,将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建成郑开城际铁路,统筹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主导产业布局,推进黄河南岸生态走廊建设,形成现代产业集聚区和复合型功能区。

 

    将完善干线公路、干线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货运通道等“两干三城”的基础设施,在郑州与新乡、焦作、许昌之间构建以“两干三城”为支撑的快速交通网络。

 

综合交通 规划建设郑州南站、机场三期

 

    备受市民关注的交通方面,《规划》提出,将巩固提升郑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快速铁路网、高等级公路网建设,构筑交通物流新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枢纽和内陆开放门户。

 

    将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同时,将推进郑州东站、郑州火车站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客运枢纽发展,规划建设郑州南站、机场三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等设施,提高客货运集疏能力。

 

    《规划》强调,将扩大郑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营规模,建设辐射中西部地区、连接中亚和欧洲的国际陆港。改造提升商丘、洛阳、南阳、信阳、安阳、新乡、许昌等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枢纽格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印发实施

 

核心提示

 

    2014年7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这次印发的《规划》将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要求,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的,富有广西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户籍 全面放开县城落户限制

 

    户籍制度一直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城镇未落户人员的医疗卫生、子女上学等问题,对于符合条件落户的人员和户籍管理都有些什么变化呢?

 

 

落户:2020年600万人落户城镇

 

    在《规划》中,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要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为长期进城就业、新生代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合理放开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5个城区100万以上的大城市落户限制, 合理确定落户条件,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为落户条件的城市,最高年限不得超过5年;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其他中心城市、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取消落户门槛。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到2020年,全区实现600万左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其中南宁100万人,柳州60万人,桂林50万人。

 

管理:实现公共服务“一证通”

 

    在人口管理方面,《规划》要求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据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登记常住户口的办法,逐步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和管理功能。

    要求各地出台的有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逐步实现不与户籍挂钩。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户籍同城化步伐。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统一、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此外,还要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积分落户制度,为公平有序落户城镇提供阶梯式政策通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一证通”。

    为了能更好地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要加快构建人口基础信息库和信息交换平台,促进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共享。到2020年,在全区范围实行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管理制度。

 

保障 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同城同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在就业服务方面,鼓励农民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还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扶持力度,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同工同酬、同城同待遇。

    教育方面,要求缓解城镇教育资源紧缺和配置不平衡的问题。《规划》要求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完善他们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医疗卫生方面,要完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将向城镇社区和新设中心城市倾斜;将居住半年以上的农业转移人口享受社区提供的免费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

    《规划》还提出,城镇常住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由政府直接供给。

    完善城镇路网是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一环。《规划》要求,在城镇路网建设中,要树立公交优先理念,实现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区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60%,实现城区到辖区公共交通连接。

    《规划》要求构建大容量、低成本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首先要实现城镇群之间互联互通,建成 “一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其次要促进城镇群内部高效畅通,以满足同城化、一体化发展。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以增强交通便利性为主要目的。

 

建设 4大城镇群各有优势

 

    广西是一个沿海、沿边、沿江的省区,因此,为了合理布局、以大带小,将以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北部湾城市群和桂中、桂北、桂东南城镇群,承载全区80%左右的城镇人口。因此要加快发展区域性城镇群。

 

 

桂中城镇群

 

    包括柳州、来宾2市和河池市的部分市县。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机遇,以柳州为核心,辐射带动来宾、河池(宜州)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升级版,形成工业发展新优势;健全城镇体系,完善城镇功能,推动城镇转型发展,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新型城镇群。

 

桂北城市群

 

    包括桂林、贺州2市。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着眼提升参与国际旅游合作与竞争的层次和水平,整合桂林、贺州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网络,推动2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旅游资源共建共享、产业互补融合发展,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打造特色鲜明、富有影响的旅游城市群。

 

北部湾城市群

 

    以南宁为核心促进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同城化,辐射带动玉林、崇左2市,重点推进通信、交通、产业、户籍、旅游、金融、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口岸通关等领域同城化建设,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培育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引擎。到2020年,北部湾城市群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成为我国城镇人口千万级的城市群。

 

桂东南城镇群

 

    包括梧州、玉林、贵港3市。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主动向粤港澳等先进生产力地区靠拢,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集聚带,健全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城镇体系。以梧州为核心促进玉林、贵港一体化发展,建设成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广东广西合作发展的先行区,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的城镇群。

 

  

 

 

江西: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0% 形成3座百万人口城市

 

 

到2020年,培育形成3座百万人口大城市60座小城市

 

    《规划》明确要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城镇布局,提出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形成“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为主骨架的省域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到2020年,培育形成1座3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2座100-300万人口的大城市、8座50-100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60座左右小城市、一批特色小城镇,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规划》提出,增强产业支撑城镇发展能力,持续优化城镇承载产业空间,实现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融合发展。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45%。城镇发展和产业集聚、就业转移、人口集聚更加协调统一。

 

放开南昌中心城区落户限制 支持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

 

    《规划》表示,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前置条件,以长期进城务工经商的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有序放开南昌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级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大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3年。

    《规划》提出,拓宽农民工住房保障渠道,将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可以建设单元型或宿舍型公共租赁住房。支持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鼓励城市新区中的村集体利用留用的农民生产生活用地建设公租房,增加保障房供给,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逐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支持农民工家庭购买普通商品住房。

 

县县通高速公路 85%县域通铁路 航空服务覆盖95%人口

 

    为加快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85%县域通铁路,快速铁路网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形成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为龙头的“一干九支五通勤”机场布局,民航机场不断发展,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建设一批通用机场,航空服务覆盖全省95%左右的人口。形成以高铁和快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南昌至各设区市(除赣州)1小时,至长沙、杭州、武汉1-2小时,至上海、福州、厦门、广州、南京、合肥、深圳3-4小时,至昆明、北京6小时交通圈。

 

到2020年,南昌九江赣州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到2020年,南昌、九江、赣州市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市区人口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其他设区市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市区人口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达到15辆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稳步提高县城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实现城区公交点对点快速通达、城区连接辖区中心城镇1小时通达。

 

 

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 支持条件成熟地方撤县设市

 

    《规划》着眼于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涉及到人、地、钱、房和生态环境等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括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改革。

    在改革人口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改革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相关政策,实现户籍制度与公共权益、社会分配相脱钩,还原户籍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到2020年基本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

    在推进行政区划和管理创新方面,主要是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支持条件成熟的地方撤县设市、撤县改区,推动具备条件的乡撤乡设镇。探索对经济总量大、人口集聚多的小城镇,赋予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