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高层内参LATEST NEWSMore

通知通告NOTICEMore


首页 > 动态 > 新动态 > 详情页面

生态旅游区湿地驳岸景观的生态设计

作者:jianxin61@163.com  发布日期:2010-08-31  浏览:1295  字体大小:[ ]

摘者: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在生态旅游区,强调旅游活动、旅游产品的原始性、生态性,强调游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而亲水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生态旅游区的湿地是满足游人亲水性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且在生态旅游区如果有一块湿地存在,往往能成为旅游的热点。
    湿地驳岸是湿地与陆路接触的部分,是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也是游人发生亲水活动的主要场地。驳岸的结构形态不仅影响到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而且也影响湿地的景观效果。
1 基本概念 
1.1 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区概念 
    生态旅游概念自从1965年美国学者Hetzer提出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同的专家、学者、组织都提出了新的定义,本文引用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指以具有生态美和教育意义的景观为旅游对象,通过旅游生态环境的营造、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旅游产品的绿色经营管理、旅游者的生态消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教育,以及与旅游社区的“共赢”发展等方式,而开展的一种有助于旅游地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区概念可分狭义的概念和广义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指生态旅游区是进行生态旅游的旅游地,是生态旅游的组成要素落实的空间范围。狭义的概念是指按照生态学的合理要求实现环境优化,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经济、社会优质、高效、和谐,并有值得观光、游玩、探求的生态旅游项目的旅游区。 
1.2 湿地概念 
    不同的人对湿地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统计过大约有50多种定义。本文引用的湿地概念采用《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的定义,即:不问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 
2 对湿地驳岸生态功能的认知  
    湿地驳岸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发挥生态效益的重要一环。在湿地驳岸的生态设计中,应首先对湿地驳岸的生态功能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设计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现生态设计的价值。
2.1 缓解内涝、补枯、调节水位 
    湿地驳岸是一种可渗透的界面。丰水期,水体中的水向驳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内涝;枯水期,地下水通过驳岸反渗入水体,起着补枯和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驳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2.2 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驳岸边生长的水生植物可大量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植被繁茂的根系还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由此形成的生物膜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水体进行初级净化。另外,凹凸不平的驳岸自然形成的鱼道、鱼巢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2.3 促进水陆生态系统平衡 
    湿地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起到重大作用。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湖泊生态系统。其坡脚具有高孔隙率、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其他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地。驳岸上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是陆上昆虫、鸟类的觅食、繁衍的乐土,而且进人水中的植物根系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3 湿地驳岸景观的生态设计 
3.1 前期工作  
    湿地驳岸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在对驳岸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目的。 
    湿地驳岸的生态设计要达到以上目的,就必须首先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因为生态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之上。对原有环境的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查和对游人以及周围居民情况的调查,如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水、动植物等的情况,以及游人喜好的旅游项目,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和期望等情况的调查。这些都是做好一个生态设计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掌握原有湿地的情况,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而掌握了游人和当地居民的情况,则可以在设计中考虑人们的需求。这样能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生态设计,能减少建设成本。
3.2 驳岸形式的选择 
    在生态旅游区的湿地驳岸有多种构造形式,而不同的构造形式带来不同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湿地驳岸的形式实际上直接影响到湿地景观区的可持续发展。湿地驳岸形式一般可分为:混凝土驳岸、石砌岸、水泥砖砌岸、自然式土岸、网箱式驳岸等。
    混凝土驳岸是水泥浇注形成的一种驳岸,一般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常用,在早期的生态旅游区建设中也较为常见。混凝土驳岸比其他几种驳岸都要牢固,能满足特定区域的防洪要求。但混凝土驳岸阻隔了湿地水体与驳岸土壤的接触,隔断了驳岸土壤与其上部空间的水气交换和循环,而且驳岸土壤是湿地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湿地植物的主要生长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采用混凝土驳岸,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滨水空间的空气环流过程,减弱了湿地的生态功能,使湿地景观变的单调乏味。在湿地驳岸处理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混凝土驳岸。 
    石砌岸是用天然石块堆砌成的驳岸,可分为规则式的和自然式的。规则式石砌岸线条较生硬、枯燥,但容易形成空间感,显得整洁。从生态效益角度分析,规则式石砌岸与混凝土岸一样,阻隔了湿地水体与驳岸土壤的联系,减弱了湿地的生态功能。自然式石砌岸线条呈曲线,与原有的岸线能完美的结合,景观效果更贴近自然,便于游人开展亲水活动,而且石块与石块之间能形成许多孔洞,这些孔洞既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又可以作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水生动物等的栖息地,可以形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所以自然式石砌岸既能满足景观的要求,又能满足生态的要求,是一种非常适合湿地驳岸改造的形式。 
    水泥砖砌岸是用机制水泥砖铺成,水泥砖可分为无孔砖和有孔砖,无孔砖砌岸景观效果与规则式石砌岸一样,而且对湿地生态功能也起减弱作用。有孔砖却不一样,有孔砖不但能护坡固土,而且在孔中能种植水生植物,并且孔也能作为各种动物的栖息场所,容易形成一个水岸生态群落,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影响较小。
    自然式土岸是一种对原有湿地驳岸改动最小的一种驳岸形式,只是在原有驳岸的基础上,按照景观设计的要求,对驳岸的空间形态、植物景观加以改造,使其在保持原有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满足游人观赏游玩的要求。自然式土岸也因处理手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景观,一般处理手法有堆石法、浚潭法、枯木法、植栽法等。 
    网箱式驳岸是现在处理湿地驳岸时最新的一种方式,蜂巢护垫与蜂巢网箱是采用镀铝、锌金属网箱为主要护岸材料,网箱内填充碎石、种植土、肥料及草籽等。护垫具有整体性和柔韧性,既能抵御水流动力牵拉,又能适应基沉降变形。它综合了土工网和植物护坡的优点,在坡面构建了一个具有自身生长能力的防护系统,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均衡生长,长成后的草皮使护垫、土壤和植物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而且达到草坡入水的景观效果。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湿地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在生态旅游区中的湿地,是人们接触湿地,了解湿地的重要场所,更为社会所关注。而湿地驳岸又是游人发生亲水活动的主要场所,湿地驳岸设计建设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游人的活动,而且也影响到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本文对湿地驳岸景观的设计从生态角度进行了探讨,只是抛砖引玉,为日后湿地的设计建设积累有益经验。(摘自:资源网)

景观培训景观设计培训景观设计师证书景观设计师考证上海景观培训上海景观设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