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内参LATEST NEWSMore
- 景观规划与设计总第144期-城市生态
- 景观规划与设计总第143期-城市生态
- 景观规划与设计总第142期-城市生态
- 景观规划与设计总第141期-城市生态
- 景观规划与设计总第140期-城市生态
- 景观规划与设计总第139期-城市生态
- 景观规划与设计总第138期-城市生态景
- 景观规划与设计总第137期-城市生态景
- 景观规划与设计总第136期-城市生态景
- 景观规划与设计总第135期-城市生态景
通知通告NOTICEMore
- 上海市景观学会特色文旅小镇专业委员
- 重要通知:2014/09/21景观设计上课地
- 2014/09/21景观设计上课通知
- 关于2014年景观设计师二级技师考试通
- 2014/7/20景观设计师专家讲座课程通
- 重要通知:2014/7/20二级景观设计师考
- 2014/6/21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立
- 重要通知:2014/6/14调课通知
双年展里,城市将变样
摘者:景观设计师www.lachina.org
今年的深港双城双年展动员市民参与到公共事务和公共艺术当中。图为工作人员在市民中心广场布展参加双年展的作品。
两年一度的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港双城双年展”)为深圳2009年微寒的12月带来了不少阳光,也让这个周末变得热闹起来。
记者从外围展及布展情况中了解到,今年的深港双城双年展关注的核心内容为:通过激活市民中心和市民广场提供可供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平台,动员市民参与到公共事务和公共艺术当中。总策展人欧宁表示,本届双年展带有更强的公民色彩,“新的含义就是公民的建设”。
城市“变身”展场城乡主题“混搭”出场
2009年深港双城双年展将于2009年12月6日开幕,至2010年1月23日结束,策展概念以“城市动员”为出发点,旨在探测当代城市对社会生活的营运和组织,以及在行政动员、商业动员、民间动员和学术动员方面的可能性。5位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女策展人碧翠斯·盖里里(BeatriceGalilee)、太田佳代子(KayokoOta)、侯唯唯、姚嘉善与欧宁协同工作,共组织了来自世界各地60多位建筑师和艺术家参展,参展作品主要以大型临时建筑和装置为主,强调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而研讨会、对话和工作坊项目则是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危机等,致力于把本届双年展变成思想交锋和话语生产的一个平台。
展览选择了非传统的展览场地,主场地是深圳市民广场及其周边地区,分展场在深圳湾大街和益田假日广场,横跨城市东西的空间布局,致力于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展场。
整个展览归纳为6个章节,包括“在南方”(该章节主要参展作品针对深圳的特殊现实来创作)、“渔农考”(该章节主要思考城市和乡村的关系)、“造城热”(该章节探讨在亚洲地区过渡城市化的问题)、“回到街头”(该章节研究公共空间的使用)、“游乐场”(该章节强调趣味性以吸引市民参展)、“未来城邦”(该章节主要以新媒介作品表达对未来的畅想),以个人叙事的方式解构展览。
活动更平民化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选址在市民中心进行这样一个大型文化展览是本届深港双城双年展的最大亮点,使得展览具有更多开放的空间来吸引市民,在坚持高学术水平的同时更加平民化。
今年深港双城双年展开幕周的活动颇多,包括影像、不同类型的装置、表演、诗会、露天电影展播、论坛等,从5日—9日每天都有不少活动,免费向公众开放。今年的参展项目达67个,来自10多国家和地区,国内参展人和国际参展人的比例约为3:7。
此外,本届双年展还策划了“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特别项目,邀请9位作家访问9个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已建成建筑物,创作9篇与建筑相关的小说,小说和建筑资料及建筑师介绍已出版,并通过双年展网站(www.szhkbiennale.org)收集观众需求,与旅行社合作,帮助观众前往中国境内不同城市亲身体验这9个已建成参展建筑物,以此来摆脱“建筑展只能展示图纸和模型”的刻板印象。
本届展览还安排了岭南派建筑大师夏昌世的个人回顾展,打破一般双年展的群展模式,发展深入的个案研究。此外还有城市建筑电影展,从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的电影资料馆精选了8部1920年代至1950年代与城市和建筑相关的16毫米影片,在露天场地和电影院与市民分享。12月22日,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和著名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李斯特(HansUlrichObrist)将为双年展主持长达6小时的马拉松对话,采访超过20位中国不同领域的精英和意见领袖。
2009深港双城双年展外围展“蜉蝣剧场”:
活化城市更新中的闲置空间
作为本届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外围展项目之一,“蜉蝣剧场”作品即日起至12月29日在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圆筒艺术空间展出;上周日,“城市更新中闲置空间的活化可能”研讨会在深圳圆筒艺术空间举行。欧宁(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饶小军(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晓都(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人)、李程(“悦行促进会”发起人)、张之杨(“局内设计”创办人)、方维一(Archiplein都市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人)、陈伟航(联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等建筑师与创意策划人共同探讨了“蜉蝣剧场”所提供的城市更新中闲置空间活化的可能性。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一些区域的拆迁及其后续建筑过程,往往因为城市规划、产权、地权问题,间隔较长时间,造成区域闲置。这种情况引发了新锐建筑小组Archiplein的关注与思考:此类闲置空间能否成为一种新的城市临时公共空间,在土地供应紧张的城市中,转化出社会或文化方面的效应?
Archiplein将思考化作行动,构建出作品“蜉蝣剧场”,并获得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接受,成为其延伸项目。“蜉蝣剧场”以上海城市建设中的若干典型为背景,标记了中国城市拆建中的变动瞬间,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与解决城市化发展中闲置空间活化及利用问题,并希望借此引发社会对于此类型空间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