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高层内参LATEST NEWSMore

通知通告NOTICEMore


首页 > 动态 > 新动态 > 详情页面

青果巷保护规划草案出炉人居文化原味江南

作者:ssle060317  发布日期:2009-08-13  浏览:1409  字体大小:[ ]

摘者:景观设计师  www.lachina.org

 

 

规划总平面图

 

现存建筑历史功能分析图

 

现状照片

 

“深宅名园、青果飘香、古宅新居、原味江南”。我市将把青果巷打造成以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为特色,以传统的人居文化为内涵,集居住、商业、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历史文化街区。这是记者今日从市规划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为落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切实保护好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与风貌,去年10月市规划局委托东南大学与常州规划设计院,开展了《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本规划的草案已基本完成,从812日至911日向社会各界公示,征求市民意见。 

 

保护范围并非整条青果巷 

 

根据规划草案,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为:东起正素巷,南至市河南岸,西至晋陵路,北临古村路,东西长约400米,南北约200米,用地面积为8.7公顷。保护范围内共有5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瞿秋白故居天香楼;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二处——唐荆川宅和赵元任故居;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二处——刘国钧故居和恽鸿仪故居;另有控保单位一处——天井巷元井。历史建(构)筑物8处,其中牌坊残件2处,其它为名人故居。 

 

至于晋陵路以西的路段为何不在保护区范围内,市规划局领导的解释是:“这个保护范围是省有关文件确定下来的,针对晋陵路以西的青果巷沿线文保单位仍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只是这次不在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 

 

强化“河-民居-街-民居”的历史格局 

 

保护历史形成的青果巷、天井巷、南市河的空间格局、尺度与传统风貌,控制沿河、沿街建筑高度,对沿街、沿河建筑风貌进行整治,强化“河-民居-街-民居”的历史格局。对街区内的历史街巷,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肌理和尺度。对现存的部分街巷进行疏通,并在主要出入口和街区的核心地段规划适度的节点空间。 

 

鼓励传统商业,争取传统老字号名店入驻;鼓励发展经营传统工艺和文化产品的商铺、茶肆和产商结合的手工作坊;改建或重建类建筑用地引入的新功能宜为文化、展览、餐饮休闲、居住、小型旅游商业等。街区内不允许建设工业、仓储、大型商业与金融办公等可能造成污染、体量过大、人流密集的设施。 

 

街区内的文保单位规划以历史展示、文化交流场所功能为主;街区内改建或重建类建筑用地将调整为综合用地,功能以社区配套设施、商业、会所、旅馆为主。通过建筑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和提升原有居住用地类别,并配建社区中心一处。 

 

形成三条景观轴

 

形成青果巷、天井巷、南市河三条景观轴

 

保留现状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规划恢复八桂堂、恽公樾、筠星堂、恽鸿仪故居内的园林、庭院。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规划区内景观系统主要由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构成:“景观轴”有三条,沿青果巷形成景观主轴,沿天井巷、南市河形成两条景观次轴;“节点”包括天井园、陶园、恽公樾、恽宅后花园、千果园等以及位于青果巷、古村路与正素巷交界处的两片入口空间以及位于规划步行桥处的码头。 

 

街区及周边道路交通规划

 

街区内交通以步行为主,外围设停车场 

 

针对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交通嘈杂组织不畅的状况,保护规划提出以下措施加以解决:(1)街区内交通以步行为主;(2)维持原有道路格局、街巷尺度和道路路面铺砌方式;(3)外围道路尽快实施到位,引导机动车交通流不进入历史街区;(4)充分考虑历史街区的停车需求,配备停车场。 

针对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状况,保护规划提出以下措施加以解决:一是组织编制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市政专项规划,在保护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二是将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燃气、路灯等现代生活的管线设施敷设尽可能进入整个街区内,提高街区内居民生活质量。三是各种管线尽可能采用地埋的形式,以减少对街区整体风貌的影响。